第六十二章 守株待兔(1 / 3)

长平之战对整个战国格局影响深远,就在两国交战正酣时,坐在小板凳上看热闹最起劲的,不是韩魏两个兄弟国,而是远在东北的燕国。

如果把韩魏两国比喻成墙头草的话,那么燕国就是随时等着趁火打劫的梁上渣渣灰。

燕国身居山东以北,东面有东胡,北面有匈奴,西面有赵国,南面挨着强齐。

在这样强敌环绕的位置,不思如何和邻里搞好关系,却一直隔着赵国去巴结秦国,一心想要两面夹击,在强秦的帮助下,一雪前耻,给赵国来个背后偷袭。

如今,因为燕王喜刚刚上任不久(四年),终于等到了秦国和赵国的大战,当然不肯错过天赐良机,于是不断派遣细作打探如今赵国的情况。

可想而知,赵国一旦表现出国库空虚无力再战,燕国一定会乘势而上,趁火打劫。

有这么一个手段卑劣的邻居在侧,确实无法轻易放出赵国需要联合六国,一起攻打秦国的风声。

赵括只是一愣,呵呵一笑道:“蔺相多虑了,既然燕国不服,就打到他服为止,何必为此畏首畏尾,不敢大刀阔斧地变法呢?”

蔺相如一愣说道:“两线作战必是损耗甚巨,如此,岂不是违背了养民生息的初心,更是白白送给秦国一个乘虚而入的机会,以如今国力又怎能顶得住?”

赵括泰然起身:“顶不住也要顶,更何况,谁说跟燕国打仗,我们就肯定消耗国力了?”

赵括的话让蔺相如实在难以理解,既是打仗,哪有不消耗国力的,士兵们总不能把嘴巴封起来,不让他们吃饭吧?

可是他又哪里知道,《战国策》上记载的十分明确:

“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,酒三日,反报曰:“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,其孤未壮,可伐也。”王乃召昌国君乐间而问曰:“何如?”对曰:“赵,四达之国也,其民皆习于兵,不可与战。”王曰:“吾以倍攻之,可乎?”曰:“不可。”曰:“以三,可乎?”曰:“不可。”王大怒。左右皆以为赵可伐,遽起六十万以攻赵。令栗腹以四十万攻鄗,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。赵使廉颇以八万遇栗腹于鄗,使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。燕人大败,割五城,奉万金,使退。”

廉颇用八万人打六十万人,打的燕国又是割地又是赔款,难道这些城池金帛还不值八万人的军粮吗?

简直就是笑话!

“我敢保证,不但不会损耗,说不定还有的赚呢!”

面对赵括神秘的笑脸,蔺相如实在是无言以对。

赵括随即转头看向廉颇问道:“老将军,汝对此有何看法?”

廉颇闻言要打燕国,顿时来了精神,挺起胸脯道:“吾对秦军,可一打二,若是攻燕,一打十当不在话下!”

听闻廉颇的话,蔺相如不可思议地瞪大两眼看向自己这位老伙计。

向来以稳重著称的老将廉颇什么时候也变的这么能吹,早上不许饮酒的,没喝多吧?

赵括呼哧一笑道:“老将军谦虚了,您说的是昌国君乐间吧?”

廉颇一愣,言道:“难道除了昌国君,燕国还有拿得出手的大将吗?”

赵括坦然道:“有,燕有上将栗腹,可斩华雄!”

“斩华雄?谁是斩华雄?”

莫说二人了,就是龙渊殿里的所有官吏都听的一头雾水。

栗腹也太没有存在感了,都说的这么明白了,却仍然被老廉颇给忽略了。

“哈哈哈……”赵括仰头大笑。

一边笑着,赵括从蔺相如手中抽走竹简,摆摆手道:“此事就这么定了,我这就去找大王聊聊。”

众人看到赵括大笑离去,皆是面面相觑,都不知赵括为何突然对伐燕这件事如此上心。

……

龙台宫,赵丹的寝宫。

此时赵王丹无心政事,正在跟筮史官大谈人生气运。

“大王,下臣观大王印堂发亮,头顶有紫气笼罩,此乃鸿运当头,近日必有大喜啊!”

“是嘛?孤怎么没发现呢?”

赵丹扭动着肥胖的身体,兴奋地挪了挪屁股。

筮史官仰头装模作样地掐动手指,嘴里念叨着什么不是太清楚:“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太上老君,急急如律令……”

虽然听不清楚,赵丹也伸长脖子等待着筮史官掐完咒。

忽然,筮史官一声惊呼:“哎呀,大王,若是下臣没有猜错的话,七日后可是大王诞辰?”

赵丹瞪大两眼,惊呼道:“哇塞,神了,真的神了,你是如何得知孤即将诞辰的?”

“咳咳……”

筮史官干咳了一声,道:“大王的生辰是亲口告知下臣的,如何不知。”

“哦哦……”赵丹恍然大悟,自己的生辰八字筮史官早就了如指掌了,这不该奇怪的。

筮史官正色

最新小说: 好!朕的傻儿子终于造反了! 大炎护国皇太子 我的爷爷朱元璋 东周策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炮火弧线 三国:家父董卓,有请大汉赴死! 唐时明月宋时关 三国:鬼背郭嘉,虎牢关手撕吕布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